(1)首先可以看一看工程机械装备制造业,分筑路机械、桩工机械的需求,促进了大型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2)900吨箱梁制运架成套装备,我们国家高速铁路大量采用高架桥通过,京沪高速铁路80.5%的桥,干什么?节省土地。全封闭保证安全,和既有的道路网立交。这么多桥怎么做?当然,你也可以用联系结构,我们把梁作为工厂化制作,现场机械化施工。为什么来的那么快?为什么质量那么好?这是其中之一,工厂化制作,机械化施工,培育了一批900吨箱梁体量运量车的企业。
(3)隧道掘进机械,我提供大家一个信息,中国铁路的隧道全世界第一,全世界加起来隧道没有中国的多。你看多大的规模?而且多大的份额,那需要我们在座的去突破。隧道掘进机械,大规模铁路隧道和地下工程建设,为隧道掘进机械与盾构制造业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尤其是隧道掘进机(TBM),涉及专业广、配套厂家多,对机械、液压、电器、电子等相关产业带动作用明显。我们大家提倡体面劳动,不能再搞人工在里面钻模法施工。我们往往出很多事,都是有很多比如你的专业化、工厂化、信息化、标准化不到位,你做地下工程才带来了很多很多的非常痛心的灾难性的事故。
(4)无砟轨道施工成套装备,这是相对于有砟铁路来说的,过去的铁路是一个一个碎石砟在一起,现在不是了。无砟轨道有稳定性高、高速均匀性好等优点,我们国家时速350公里高速铁路采用无砟轨道,培育了一批无砟轨道施工成套装备研制企业。
这两张图片简单的说一个是制板厂,一个是精密仪器的使用,定位精确度要达到1毫米。这个搞装备制造、搞基建的容易,可是搞工程的,下面有桥段的你要做是相当困难的。
2.2前面讲的是工程建造机械,第二部分讲一下高速铁路固定的装备。
(1)首先是钢轨,我们首钢的总经理来了,我们推进这个的时候,比如说我们的很多材料也请首钢作为技术创新提升,现在有的工程做的很好。我们为了保证轨道的平衡型和高速列车的平稳运行,高速铁路需要采用厂制100米,场焊500米的长定尺钢轨。国内企业在钢轨冶炼、轧制、运输、焊接、铺设、打磨等产业实现了技术升级。我可以告诉大家,中国做高速铁路没有进口一颗钢轨,钢轨的要求很高的。你想列车在350公里的时候,稍稍有一点不平顺,你顶都顶飞出去了,脱轨了。如果钢轨的耐久性不行,一旦掉了一块就脱轨了,这可不是危言耸听。德国有一个ICE列车,列车上门柄掉了一块,改变了整个关系,整个死了将近100人,而且ICE这个车型整个报废。
(2)再看看道岔,高速道岔是高速铁路轨道结构的关键,高速铁路大量采用了时速200公里和350公里道岔,在材质、工艺、工装、运输等方面推动了产业升级。道岔是天生的拐点和不平衡点,两根轨条要变成四根。
(3)扣件,无砟轨道扣件用量大、功能既要调整轨道几何形、位,又要提供弹性,还要良好的绝缘性能。别小看了这个扣件,你看这三项功能,要求你扣件要从材质、工艺、橡胶、材料、化工产业有相当的水平。应该说这对技术升级有十分明显的带动作用。
(4)我们再看一看牵引供电成套装备,由接触网、变电、供电、运动、电力等组成,其中接触线对于抗拉强度、电阻率、耐磨性能要求很高,并采用特殊材质,这些要求促进了牵引供电产业整体技术进步和升级。要生产时速350公里铁路的接触线,确实不那么容易。
2.3给大家讲一讲关于移动设备,运载装备。我们国家铁路运载装备正在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跨越。建立了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铁路运载装备研制基地,具备批量制造国际先进水平的高速动车组和大公里交流传动机车的能力。促进了机车车辆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
(1)首先看一看动车组。我们在沪宁、沪杭线投产了新一代高速动车组,它零部件数量10万多个,独立成子系统的有260余个,生产零部件企业近100家,相关企业500多家,覆盖了20多个省市,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高新技术研发制造产业链,源头已经抓到从整车到材料。
(2)大功率机车,到目前,世界上单一公里最大、性能指标最先进的六轴7200千瓦,六轴9600千瓦大功率机车投入生产,目前已经有2000多台投入运营。我们有一条大秦铁路,这条铁路作为重载运输全世界第一,也是中国铁路的另外一张名片。为什么?今年输送能力可以达到4亿吨,两条线4亿吨,很了不起。正因为这个大功率机车,两台组合列车可以拉到多少?拉到将近210辆车,这张图片显示的是重载列车。
(3)客货车,满足不同需求的新型客车载重等通用货车,80吨煤炭专用货车、100吨煤炭专用货车批量投入生产,中国的铁路货车68万辆,如果做一次升级的话,你想这个市场是非常大的。你做一次技术提升的话,它带来的收益预期应该也是非常好的。
2.4
(1)中国铁路养护维修成套装备,捣固、清筛、稳定、配砟等大批量生产应用。
(2)为了保证高速铁路的运行品质和安全,研发了满足不同速度等级的综合检测列车。
(3)动车检修,为了在动车组进行定期检修,在北京、上海、武汉、广州、西安、成都等地,建立动车组现代化检修基地。还在列车交路处建设了一批动车运用所,这些场所配备了大量先进的检测、维修设备,有效促进了装备制造企业的技术进步和升级。如果有时间、有兴趣,可以通过组织参观一下北京动车段、武汉动车段,你们再去看一看日本的仙台动车段,或者说德国的汉堡慕尼黑,你会感到中国的动车检修基地非常震惊、非常现代。它是确保动车在运营过程中安全,确保它的运行品质。
中国高铁建造运营获得了社会广泛赞誉,高铁成套技术正在走出去,让世界铁路互利共享。部分产品已出口多个国家和地区,有利提升了我国铁路装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这张图片,美国的众议长佩罗西,曾经带着一个问题,认为中国这么发展,是不是对环境保护、对低碳经济推进的好不好?看了中国用铁路承载绿色交通,铁路促进着低碳经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一是促进,二是支撑,她大加赞赏。为什么美国要建高速铁路?报告大家,中国全社会的运量很大,换算成总得工作量,铁路仅仅只有8.6万公里,完成了多少?完成的35%的工作量。今后无论你的城市大力发展,轨道交通、地下铁、公共交通,对外的区域城际大力发展绿色轨道交通,没有错。
3.正因为如此,第三我就点一个题目,因为今天已经讲超时了,助推着经济可持续发展。
速度的提升拉近了空间距离、时间的缩短,突破了观念桎梏,高铁网与既有铁路网共同作用,这句话延伸出很多很多道理。我们对研究不深的,谈到一些改革问题,可能他对整个网上的作用并没有了解清楚,铁路它真正的属性和特性,我这点了一句。改变着中国的运行结构,推动着中国生产力优化调整,影响着国人的生活消费观念,给社会文明进步持续提供着动力。
3.1铁路主要指标成效显著,2009年,全路旅客发送量完成15.24亿人,从2003年以来年均增长7.8%。注意,铁路的里程是这几年才发展起来的,原来认识不到位,有一点滞后了。你们注意,一年一个多亿的增长,全路货物发送量完成33.2亿吨,2003年以来年均增长6%。
再看,全路总换算工作量是33118亿吨公里,2003年以来年均增长7.0%。这个速度非常重要了,因为它完成了中长距离的运输,工作量占了全社会的35%。
这是我们讲的主要的生产指标。那么再看看节能减排的指标,可以告诉大家是持续的下降,2003年以来,单位运输工作量综合能耗年均降低了5.2%。也就是说百万换算吨公里吨位的降低标准,你看由2003年的7.32降到了2009年的5.3,它是不是实实在在的在促进低碳经济?
再看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是在逐年下降的。那么这张图片显示了一个是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一个是二氧化碳排放量,减的幅度也是相当大的。
3.2,两网共同作用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体现在哪?拓展了传统的经济圈内涵,比如我们讲的珠三角经济圈,由于有了高速铁路,还叫珠三角吗?叫泛珠三角了。因为从广州到长沙也就两个小时,为什么长沙可以行运那么多项目?你想半个小时也是跑,一个小时也是跑。
催生沿线经济带黄金走廊、畅通东西部经济“血脉”、带动产业技术升级、加快推动产业转移、促进低碳经济、低碳运输。
还有推动区域和城乡间协调发展,我们现在城乡差、收入差是一个现实,大家都要去解决,它可以推动区域间、城乡间的发展,缩小城乡差距。还要催生区域城市群。
中国装备制造业是中国铁路现代化进程的实践者和见证者,在座的企业家都有贡献,为了中国高速铁路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铁路,尤其是高速铁路的发展为装备制造业进一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进步升级,应该讲提供了一个大舞台。让我们共同努力,为了中国铁路人便其行、货畅其流、服务优质作出新的成绩,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