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SY16C/SY35U微挖自去年开通网络直销以来,备受市场肯定和客户的喜爱,曾创下“一天卖出120台”的销量神话。
在市场给予极大肯定的背后,是研发工程师们克服重重困难的努力,坚持不懈打造卓越产品的执着。
今天,小编专访了三一微挖研发女将李瓦够女士,为您揭晓网红“爆款”三一微挖背后的研发故事。
人物档案
姓名:李瓦够;
职务:三一重机小挖研究院项目经理;
经历:2008年加入三一,十年间,担任过SY16C、SY55C、SY60C等小挖研发项目经理;
调研
走访世界各地,只为超越客户期望
“万事开头难。”2012年,在三一微挖研发初期,为了深入了解客户对微挖的需求,她曾与团队前往世界各地进行调研。
“国外的有去过德国庄园、美国小型农场等地区,国内的走访了安徽、山东、河北等大大小小十几个省份。“回忆起前期调研经历,李瓦够感慨颇多。

▲三一微挖研发项目经理李瓦够
让李瓦够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年夏天,为了收集一手客户施工数据,她和项目成员顶着烈日高温,走访完一拨客户,没有停歇又马不停蹄赶往下一拨客户,几天下来,不仅晒黑了一圈,人也整整瘦了一圈。
“前期调研虽然很辛苦,但为了制造出超越客户期望的产品,大家都觉得挺值得。”李瓦够回忆道。
突破
攻克“减震、散热”两大技术难题
完成前期大量数据调研之后,在研发制造期间,李瓦够与团队又遇到了两大技术难关,一是振动问题,二是散热问题。
“微挖主要用于城镇作业,其振动噪音等舒适性问题是重中之重。”李瓦够表示,在产品开发过程中,从发动机和驾驶室悬置优化到减震垫设计,再到结构件的模态分析与频普分析,每一步研发团队都经过理论计算和试验测试的反复验证。

▲三一SY16C微挖
为了解决微挖短尾结构带来的“散热问题”,李瓦够和研发团队通过与高校合作的风道流场优化项目,对SY16C的风道流场进行多次优化,并重新设计散热器,提高散热性能,实现了小体积、大散热。
“在生产厂房里大家干劲十足,常常聚在一起想办法,像蚂蚁搬泰山一样,一点一点把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攻克。”时隔多年,李瓦够记忆犹新。
测试
一件事情重复一千次,铸就微挖之王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前期的辛苦终究是有回报的,2014年,凝聚了无数研发人员心血和期待的三一微挖终于下线。
然而产品下线还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需要做的,是大量严苛而谨慎的测试。

▲三一SY16C/SY35U微挖
在做整机性能测试的时候,李瓦够天天呆在生产厂房里,对每个参数进行反复记录研究,经过一个多月昼夜不眠的努力,终究赋予了三一微挖一身“铜皮铁骨”。
“除了三一微挖,三一所有挖机都经过了行业最严苛的试验测试,2000小时以上野外挖掘测试。“李瓦够表示,经过千锤百炼,三一设备的可靠性、耐久性、使用寿命都得到优化和提升。
“一切为了客户,一切源于创新”,这是三一的经营理念和行动指南,超越行业标准,超越客户期望,为客户创造更多的附加值,是三一追求的目标。
在产品技术和质量日益同质化的今天,三一将坚持技术创新,追求高品质、高可靠性产品,让客户买得放心,用得放心!
(本文来自三一)
11月8日战报回顾湘超第九轮娄底主场对阵张家界两队拼尽全力战斗到最后一秒最终1-1握手言和娄底队近七轮保持不败(2胜5平)11月16日焦点预告。
一场跨越山海的交流之旅在今秋开启!43位来自全球21个国家的三一海外优秀员工齐聚中国,共同开启一段深度探索与交流的精彩篇章。
在三一机器人2025全球新品发布会上三一叉车创始经销商河南中皓总经理白新波作为同舟共济经销商获奖代表发言这位从三一叉车上市之初一直陪伴。
一次采购12台三一电动自卸车,我们的决策并不复杂,核心理由就三点!在近日举行的交车仪式上,上饶远恒环保建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饶远恒。
2025年的第一场雪,来得比往年急了些。10月20日,漫天飞雪裹挟着寒意席卷野外施工场地,场地早已被一个月的阴雨泡成烂泥潭。
它专为矿山重载而生却不止于矿山它强悍却更懂驾驶者的心三一SY245H以强悍性能诠释硬核实力一、强悍动力SY245H搭载康明斯B7发动机,额定功率。
在全球化战略的浪潮中,三一重机正以三一智造之名闪耀世界舞台。而在这份荣光背后,活跃着一支由海外服务工程师组成的隐形铁军。
服务万里行走访黑龙江、吉林区域,双鸭山直服团队以零下30度暴雪夜抢修的硬核表现,成为活动中的服务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