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展上,徐工电传动轮式装载机XC9350正擎臂鸣笛,以雄壮身姿、嘹亮声音向现场所有朋友发出问候,这款产品的问世也标志着中国成为第三个能生产大吨位装载机的国家。
此刻,站在人群中的XC9350装载机研发总设计师沈勇,仰头望着平滑升举的巨大铲斗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初心不改 厚积薄发冲顶世界级
“创新是企业核心技术竞争力的源泉,很多核心技术是求不到、买不来的。”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徐工时的殷切勉励,至今仍在沈勇耳畔回响,鞭策着他攻坚克难、奋勇前行,"我们就是要用先进的手段,生产出‘用不毁’的产品!"

“多年来,中国大吨位装载机无论是核心技术还是制造能力,都受制于西方国家,一度卡脖子,艰难生存。”超大吨位装载机因其核心技术强、体积庞大、价值量高等原因,美国和日本垄断全球市场近30年。
这对于进入徐工27年,一直从事装载机技术研发的沈勇来说,始终是心里的一个痛点。突破核心技术壁垒、攀登全球装载机行业高峰,成了沈勇和团队心中坚定的目标。

回忆起研制过程,沈勇感叹:“只有聚焦‘三高一大’产品战略,牢牢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才能让民族品牌在全球行业有话语权。如今,我们做到了!”
始于匠心 臻于至善勇攀高峰
“面对无法跨越的鸿沟,那我们就搭桥铺路。”
从2010年国内最大吨位装载机LW1200K闪耀上海宝马展,到2019年LW1400K轮式装载机问世刷新了国内最大吨位记录,再到如今XC9350轮式装载机的荣耀下线,沈勇坚定不移带领团队创新求变,突破一项又一项技术壁垒。
自2018年起,沈勇带领约50人的研发团队,历经近3年攻关创新,35吨级超大吨位装载机终于"横空出世“。攻克核心技术,整机国产化率超80%,相比国外品牌节能20%以上,被业界誉为“神州第一铲”。
超大吨位装载机最为的关键核心技术被外国品牌牢牢封锁,国内无经验可循,每一个零部件、每一种模式完全要靠摸索设计。
“澳大利亚是全球高端矿山客户代表,工程机械设备的准入极为严苛,35吨产品在设计之初就定位以澳大利亚矿山准入标准为准绳。”在整机研发大方向制定后,沈勇带领技术骨干深入大型煤矿调研用户及其使用需求。
根据市场收集的第一手资料,沈勇带领团队从方案设计、评审论证到模拟仿真、工艺布局,图纸画了一张又一张,最终确定了电传动技术路线,开启了国内超大吨位装载机高压电传控制技术时代。
建强队伍 传道授业育新人
“项目带动是培养新人最好的催化剂,未来舞台终将是青年人的。经过不断历练和打磨,他们才能在舞台上走得更远、站得更久。”
为了更好地发挥技术研发的传帮带作用,让青年人在重大项目中崭露头角、建功立业,沈勇在技术中心推进实施技术人员“2+2”素质提升计划,建立了“12457”人才培养体系,以“体系保障+项目带动”双机制深化技术人才的选用育留。
“神州第一铲”研发项目获得发明、实用新型24项,主创人有专职所长,也有骨干技术员;有头发花白的研发老将,也有青年岗位能手,目前团队中已有10余名设计师成为研发骨干,在实战中练就了过硬本领,不断获得成长和成就。
作为一名装载机行业的研发老将,沈勇并没有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绩,坚持用“技术领先、用不毁”的高质量产品赢得更广阔的市场和用户,让徐工有了与全球行业巨头掰手腕的底气与实力。
在河北唐山某钢厂内,两台徐工XE270EV纯电动挖掘机正灵活地进行铁屑装车作业,与传统燃油设备轰鸣、浓烟滚滚的场景不同,这里只有电机运转。
当地时间11月6日14时许,韩国蔚山市火力发电厂一座63米高、即将拆除的锅炉塔倒塌,现场大量结构件倾覆、钢筋扭曲断裂,多名现场作业工人被。
11月18日-20日,作为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国际合作机制的重要举措,2025中国国际应急管理展览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开幕。
近日,徐工XLC18000M(1300吨级)履带起重机在甘肃某大型风电场,成功完成单机容量7 25MW风机的吊装。
井下掘进,机为先设备运行,查为要掘进机作为巷道开拓的 铁臂膀其运行状态直接关乎施工安全与进度可千万别等开机后才发现问题今天,我们就。
在双碳目标与能源转型的时代浪潮下各国对工程机械的环保要求日益严苛作为全球工程机械领军企业徐工正以覆盖全场景的新能源解决方案赢得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