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来社会上有种不好的现象,招人、用人动辄看学历、查背景,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好像用名校海归、聘名门高知就一定办好事情,得到完美的结局。
其实,学历、背景与成功没有必然关联,君不见旧时叱咤商界的“晋商”、“徽商”考察掌柜皆是以“人品”为要。正如英达科技集团创始人施伟斌先生在《学位之外》一文中指出:“学位之外的文化及心性修养是企业人必备的先决条件,也是基础条件。既是最先要具备的,也是最后不可或缺的。”天寒闭门阅读佳季,再度将此文转载,与各位读者共勉!

旧文分享(2004.3.31)
中国读书人,古今往来皆受中国文化的滋润,气质风骨在不知不觉间养成。然而,却从来就没有用学位确认文化修养、心性修养的。
当今的学位基本上是知识的学位。就算是较为通识的学科(如人文科学),也是一种知识掌握上的确认。虽然人文科学的内容已相当注重文化性,其学位的本质也不在学者本人的文化修养及心性修养。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这不但是中国读书人的胸怀,也是其它国家知识分子的抱负。但是,没有学位能确认这种抱负情怀。
我认为一个人可以缺乏正统教育下的知识,但绝不可以缺乏心性修养。心性修养的主要养料就是文化,而成果便是一个通情达理的人。
当今企业界不断追求高学历的员工,这本是一件好事,因为企业中人不可以不具备专业知识。但专业知识只不过是工具。中国自古就有才与德之论述:才指的就是专业知识,德指的是心性修养。而才德兼备之士方可任大事。
不少人误以为谈文化修养及心性修养是唱高调,对企业管理来说不切实际,而我认为事实却正好相反。
企业人的文化及心性修养不是锦上添花的东西,也不是一般人所谓“发财立品”。好像是有了钱之后,才可以谈文化心性,把文化及心性修养变成了装饰品。
文化及心性修养是企业人必备的先决条件,也是基础条件。既是最先要具备的,也是最后不可或缺的。
试问:有什么企业管理学科专门培养企业人的大局观?有什么学位可以保证持证人具备处忙不乱、处变不惊的定力?有哪一间学院的毕业生一站出来就有大将风度——品格的修养,意志的锻炼,为人的通达?
我不是故意贬低学位的地位,只是再三强调技能与知识的掌握不等于胸襟气魄的培养。成功的企业管理者,确实必须具备领袖的风范气度,这一切取决于文化及心性修养。
事实上,缺乏心性修养的企业人,确实难以日理万机而游刃有余,置身人事纷杂之中而仍从容自在。
文化及心性修养,就是让企业人能够掌控全局,不致于故步自封、画地自限。
有谁不愿意与令人如沐春风的人相处共事呢!
与大家共勉。
施伟斌
2004-3-31
▲活动开幕式现场▲苏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吴庆文致辞▲苏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顾海东致辞11月20日,苏州市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首届阳。
▲顾海东副市长一行参观英达科技集团香港总部▲施伟斌董事长与顾海东副市长、卢渊主任、王晓东区长合影2025年11月2日,苏州市委常委、苏州。
11月4日,由中国公路学会、江苏省科协指导,江苏省综合交通运输学会、扬州市综合交通运输学会联合主办的2025年泛长三角公路发展论坛暨江苏。
▲交通运输部公路局原局长、中国公路学会养护与管理分会理事长李彦武致辞▲江苏省交通运输厅一级巡视员丁峰致辞▲江苏省政协常委、江苏省香。
▲蚌埠市副市长张铭率考察团一行到访英达为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部署,加快推进城市道路建设领域绿色低碳转型,10月14日,蚌埠市副市长张铭。
珠海市金湾区代表团赴英达科技集团香港总部近日,珠海市金湾区区委常委、副区长文竹,区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敖炜率团赴英达科技集团香港总。
9月9日,苏州(香港)金融合作交流会在香港隆重举行。本次交流会以"打造苏港合作新平台,共筑金融交流新生态"为主题。
你知道吗?2009年,公路医生曾为神州第一街——长安街,做了一次大修,用高效、优质、环保、安全的施工,实现了政府有关部门提出的时间最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