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朱莉 丁未)怀揣赤子之心,践行雷锋精神。今年的3月5日是全国第58个学雷锋纪念日,在雷锋故里长沙,有这样一位企业研发专家,他扎根研发一线十余年,用雷锋精神坚守、打磨、创新,先后研发出多款混凝土泵送机械装备,在产品性能极致、智能可靠等方面取得了较大创新突破,助推了工程机械行业发展,更为国家智能制造树立了新的行业标杆,他就是中联重科混凝土泵送机械研发技术带头人——高荣芝。
中联重科混凝土泵送机械分公司研发中心经理高荣芝(左一)在车间研究泵车装备。朱莉 摄
坚守岗位,践行“钉子精神”
谈及雷锋精神,在高荣芝看来最可贵的就是“钉子精神”。高荣芝介绍,混凝土泵送机械装备结构功能复杂,施工工况多样,这就为产品开发带来挑战。每一款产品从设计图纸到样机下线都要经历研发人员无数个日日夜夜仔细钻研,用户现场、制造现场、试验现场,研发人员的身影无处不在。“目前,我们的研发团队已经多达290人,平均学历硕士以上,我们团队的每一个人,都不敢放过任何一个技术设计缺陷,这是我们作为研发人员,始终铭记在心的格言。因为哪怕一个螺钉装错,都有可能带来施工安全风险。”高荣芝如是说。
在生产车间、试验现场,中联重科研发人员的身影无处不在。朱莉 摄
打磨极致,“干一行爱一行”
“我们这个行业需要沉淀,研发也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入行十四年来,高荣芝和中联重科泵送研发团队精心打造了200余款泵车。最令人折服的是,2012年重磅推出的101米全球最长碳纤维臂架泵车,坐拥120项,汇集所有高端泵车技术,一举大幅刷新泵车臂架长度的吉尼斯世界纪录,保持至今八年之久,一直无人撼动。
不仅如此,高荣芝和研发团队也一直践行着雷锋“干一行爱一行”的精神,保持着每年更新迭代三十到五十款泵车产品的创新速度。目前该团队研发的凌云系列泵车,采用国际领先的“超高强钢臂架轻量化技术”,突破了臂架“镂空结构”的设计及制造等方面世界性难题,重量减轻10%,寿命大幅提升,可谓是当前行业内轻量化技术的巅峰之作,成为了混凝土机械行业标杆,引领 “轻量化”“智能化”转型升级,产品一经面世就获得多项科技大奖。
中联重科“凌云”系列泵车
勇于担当,持续创新突破
“2020年,我们的凌云系列泵车在上海宝马展上大放异彩,成为行业热词。2021年,我们将继续肩负引领行业发展的责任,凭借更多的技术‘黑科技’,创造更多的行业热词。”高荣芝说道。
当技术发展逐渐驶入“无人区”,高荣芝表示,未来,他将继续带领研发团队勇挑重担,攻关创新技术,持续推动行业发展。围绕“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创新理念,颠覆传统施工布料方式,提高泵车作业过程安全性,通过众多智能化技术的创新突破,不断突破“卡脖子”技术,打造王牌产品,为我国装备制造业在智能化道路上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9月28日,在喜迎新中国成立76周年华诞之际,以四海同心 奋斗同行为主题的中联重科成立33周年庆祝活动在中联重科全球各大园区盛大举行。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全国首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建设主体拟入选名单,由中联重科旗下中科云谷科技有限公司牵头组建的联合体成功。
近日,第十六届工程机械品牌盛会在北京隆重召开,大会揭晓了2025年度工程机械明星产品荣誉榜单,中联重科共有8款产品入选,产品数量位列行。
9月23日,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顺义馆内人头攒动,2025年中国(北京)国际工程机械、建材机械及矿山机械展览在这里盛大开幕。
9月22日,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紫金矿业)执行董事、副总裁吴健辉率队到访中联重科,中联重科副总裁黄群及矿山机械国内营销。
在吊装作业领域,安全是永恒的主题,效率则是核心竞争力。无论是复杂工况下的方案规划,还是精准细致的图纸绘制,还是作业前的风险排查。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1955年9月1日,万里长江第一桥的武汉长江大桥开工建设,历经70年的发展,如今的长江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