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大众日报》以整版篇幅推出了“走在前 开新局‘十大创新’看临沂”——《激活创新因子 释放发展潜力》一文,报道了临沂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探索生态价值转化机制,创新形式用“活”红色资源的典型经验和丰硕成果。
文中第一部分“科技赋能 企业创新‘加速跑’”,讲述了临工自主研发远程遥控驾驶技术和整机智能控制系统等,依靠创新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情况。文中说:
7月1日,在山东临工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宽敞的展厅,安装着一个独立的挖掘机驾驶座椅,驾驶员落座其中,手握操纵杆,盯着座椅前三个电视屏幕,开始施工。通过大屏幕可以看到,在几公里外的室外展示区,挖掘机驾驶室空空如也,但机械臂却平稳地完成了下铲、上提、装车等一系列动作。
“即使是在百里之外,这台挖掘机也可以在遥控状态下正常挖料、装车,和现场作业一样灵活方便。整体的数据传输系统采用5G技术,进一步提高性能,目前已经实现了量产推广。”山东临工电气工程师薛伟告诉记者,远程遥控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可以很好地解决矿山安全问题和人员健康问题。而实现这些操作背后的整机电控技术、电控主控阀和新一代数据远程交互技术等综合应用,是山东临工创新力的体现。
“我们自主开发的整机核心电控系统,在工程机械电控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记者与薛伟来到展厅内的一处大屏幕前,屏幕上正在模拟山东临工智能施工设备的施工现场。这是山东临工与某煤矿合作开发的矿山智能解决方案,通过山东临工整机智能控制系统,实现智能管理、设备寿命管理、人员安全管理,有效提升施工效率。据介绍,现已有70余台山东临工智能装备在矿山内运行,一年可为客户节省运营成本840万元。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企业处于市场最前沿,感知灵敏,很多科技成果由企业完成,基础研究创新最终要通过企业转化为产品。
近期,国家和省、市主流媒体频频关注、报道临工自主创新成果,体现了对公司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自主创新科技自立自强的充分肯定。
今天要讲的这款新能源装载机堪称工程机械界的"六边形战士",用电动科技重新定义"基建狂魔"的打开方式,它就是山东临工L93。
在矿山施工领域,一款高效、耐用的设备是提升作业效率、保障施工安全的关键。山东临工E6600HB打锤王。
2025年4月22日至24日,由中国水泥协会主办、山东临工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独家冠名的第九届水泥矿山临工峰会在浙江义乌盛大召开。
4月底,LEASING EXPO租赁展在亚美尼亚埃里温举办,山东临工联合当地代理商以创新参展模式加速海外市场布局,通过 "技术沉浸+场景体验 "双轮。
如今工程机械市场的设备可以说是群雄逐鹿,山东临工凭借其深厚的技术积淀与不懈的创新追求,再次推出了一款集高效、智能、安全与环保于一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