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改数转网联作为徐工董事长“一号工程”,是实现珠峰登顶的基石。杨东升董事长强调,公司上下要全面、准确认识智改数转网联的转型方向,同时也要承担好转型工作落地推进这项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与时代责任。
干事创业,关键在人。打好智改数转网联攻坚战需要全体员工上下同欲,深度协同。因此,公众号推出“智改数转网联·先锋”栏目,通过分享智改数转网联标杆人物故事,让榜样的力量汇聚成团结奋进的强大动力,助推徐工尽快实现“建成世界一流企业,攀登全球产业珠峰”的目标。
智改数转网联“一号工程”正在落地推进,对于企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如何高效变革混凝土机械传统制造模式,也成为徐工施维英智能制造工艺师白林振需要面对的新课题。
迎难而上
揭开混凝土机械自动化生产面纱
徐工施维英数字化工厂作为徐工全球混凝土板块的产业基地,白林振在从事生产基地智能化改造的相关工作中,始终以“让机加生产更智能”为目标,积极探索并引进前沿技术。
“泵车阀体内壁堆焊”是公认的“烟、脏、难”工作,工人劳动强度大、质量稳定性差,如何将它编入生产线成为公司对现有生产线进行智能化改造的关键一环。靠着摸索和创新,白林振牵头引入了“阀体堆焊机器人工作站”,他细致剖析每一个堆焊目标位置,精准模拟每一处焊枪姿态,一点一滴修正工作站布局方案,目的就是机器人多焊一点,人工少焊一点……最终实现机器人焊接比例96.8%,大幅提升了焊接效率和稳定性。
不破不立
突破薄壁壳体件智能制造壁垒
伴随着生产智能化改造的持续深入,搅拌车壳体件结构成型后的转运成了制约筒体线实现智能化的关键问题。成型后的结构件外形类似“炮弹”,形状不规则,最重达3500Kg,最长达5m,为了瓦解这一重量级“炮弹”,白林振联合团队共同攻关,调研分析大量样本数据,提炼精益生产和先进加工方法的精髓,最终综合了大跨距、大负载、长行程的桁架机器人诞生了,桁架机器人的投用,可助力生产节拍缩短25%,实现了生产流程的高度自动化、智能化。
同时搅拌车薄壁壳体结构件的智能制造升级,还采用了AGV、RGV以及激光自识别、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为搅拌车整车生产智能化产线的建成奠定了基础。
创新开拓
在技术攻关路上飒沓前行
在一次结构件试生产过程中,长条结构件的棱对棱主焊缝焊接成了“拦路虎“,这种结构形式对拼点和焊接都提出了更高要求,拼点间隙必须均匀可控,焊接时既不能焊穿又不能熔不透,一定得“刚刚好”。白林振带领团队成员坚决去啃这块“硬骨头”,反复调试数据并现场试验,最终在40多轮的焊接试验后,将8种不同板厚的棱对棱角焊缝完美呈现。
业余时间,白林振坚持学习SAP-ERP、PDM、CAPP、IOT、QMS等信息化平台的应用,尝试自己上手处理数据和系统问题,为下一步系统优化打好基础。
白林振联合团队积极发挥自身优势,持续优化智能化生产工艺,助力企业打造高效、可靠的生产智能化系统,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中争做排头兵。
多家主流媒体聚焦徐工从品牌建设、技术创新到工匠培育多维度展现了徐工在高质量发展征程上的坚实步伐PART 01央级媒体擘画蓝图,彰显国家队。
今天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消防展在京开幕以智能化、无人化、绿色化为方向多元化场景解决方案综合呈现十六款徐工应急救援装备盛装亮相其中五款。
当硬核的工业力量与瑰丽的电影世界相遇会擦出怎样的火花?昨晚央视CCTV-1综合频道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摄制全国首档大型工。
近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办的2026品牌强国战略共建行动发布仪式在北京隆重举行,徐工与中国中车、海尔、比亚迪、长城汽车、一汽红旗等百。
风电吊装不仅是力量的比拼更是效率的竞赛近日,在我国西北某风电场,徐工XLC15000(1000吨级)履带起重机,以132+12米标准风电工况,精准将。
近日《经济日报》聚焦BICES 2025文中徐工的智能化、绿色化成果成为报道重点文中提到↓↓近年来,我国工程机械行业数智化升。
扬帆把舵 热血出征!16款代表着徐工最新科技创新成果的应急救援装备集结,正式出征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消防设备技术交流展览会!用科技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