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工本地部署的DeepSeek对话框里,敲下一行字:“AI大模型如何赋能工程机械行业?”12秒以后,它给出一个深度思考后的答案,涵盖了工程机械的设计、生产制造、设备运维、预测性维护、施工效率、安全低碳和服务模式创新等方面。
而这些内容,已逐步在柳工落地应用。在装载机新技术研究所,工程师正通过柳工大模型设计新产品方案;在挖掘机服务维修现场,柳工AI维修专家正在指导服务人员精准定位故障部位;在仿真实验所,工程师正协同大模型共同书写仿真实验代码;在研发部门,正在进行新产品规划设计的同事,利用大模型提取上万份标书里的产品市场需求……这场由AI大模型引发的智能制造革命,正在重构工程机械新范式,大模型也早已悄然化身数字员工,学习、参与着柳工的一切。

其中,柳工“基于非结构化数据的服务智能问答系统辅助快速故障诊断”项目荣获工信部“2024年工业领域数据要素应用场景典型实践案例”,“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在工程机械行业知识问答应用”项目入选自治区“2024年广西企业典型创新案例”,成为行业的应用典范。

人工经验转化为数字资产
随着柳工“全面国际化”战略的推进,如何跨越语言和时区的障碍,给全球客户提供针对全系列产品及时有效的售后服务,是企业面临的严峻挑战。
柳工数字化研究院AIGC团队将柳工沉淀的产品故障维修记录、维修手册、操作手册,注入大模型,并结合车联网数据,打造了行业首个AI故障诊断与维修专家“柳小元”。输入问题后,这位“AI专家”甚至会通过反问,进一步明确故障点,进而快速、准确地给出故障诊断和维修方案。其中,在装载机、挖掘机、工业车辆事业部应用后,它的产品故障诊断准确性超过87%,帮助维修效率提升了14%。

这不仅优化了故障处理流程,解决了柳工设备全球销量快速增长与服务人员短缺和能力不足的突出矛盾,改善了全球客户的服务体验,更是将柳工多年来宝贵的经验有效保存、整理和利用,将数十年的实战经验编码为可复用的数字资产。
将知识价值跃升
面对庞大的柳工研发知识储备,数字化研究院以大模型为基座,通过注入柳工研发知识资产,形成了覆盖研发全流程的闭环知识链与工具,实现设计效率的提升与知识价值最大化,使得知识利用率从原来的不足30%跃升至92%。
从“零”到“整”,由“整”化“零”。大模型把零散的研发知识资产整理,再利用庞大的知识库输出“妙招”,助力产品从零部件到整机设计开发效率提升。值得一提的是,柳工研发设计团队在零部件统型工作中,利用大模型进行零部件自动分类并提取关键参数,整体统型效率提升5倍以上,从而有效利用现有资源,并降低公司整体设计开发成本。
在柳工迈向全球化的进程中,企业规模的扩大带来了人才梯队建设、管理体系升级及海量经营数据整合的多重挑战。在大模型的助力下,大量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输出工作效率显著提升,不仅打通了部门间的数据孤岛,更将零散的信息沉淀为企业战略资产。
后续,数字化研究院将逐步扩展本地大模型在柳工的覆盖范围,构建完整的柳工知识图谱,在保证数据安全的前提下,打造柳工知识全知智能体。
站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交汇处,当大模型技术叩开柳工之门,柳工做的不仅是AI赋能的单点突破,更是覆盖“研、产、供、销、服”全价值链的智能生态系统。柳工将攻克大模型在柳工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把大模型的独特“天赋”落地到每一个复杂场景,全面打造数智柳工。
本月,柳工870TE电动装载机已正式上市。本款机型聚焦矿山、煤炭、石料厂、钢铁厂、港口物流等重载场景,以装得多、装得快。
近期,柳工在欧洲市场再获重大突破。凭借卓越产品与完善服务,柳工成功签下大型成套矿山设备订单,涵盖DR50C矿用卡车、995F和952E挖掘机。
在双碳目标持续推进的今天,光伏电站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然而传统人工安装方式效率低、成本高、安全性差,已成为制约项目进度的关键瓶颈。
川藏交界,雪域高原,金沙江奔流而下。在这座被誉为世界海拔最高的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拉哇水电站施工现场,几台柳工设备格外引人注目。
近期,目前行业最大规格钢绞线拉索——欧维姆大孔位钢绞线拉索顺利完成第三方试验室关键性能系列试验(包括带索鞍疲劳及疲劳后拉伸试验、动。
本月,柳工870TE电动装载机已正式上市,本款机型聚焦矿山、煤炭、石料厂及钢铁厂、港口物流等重载场景,以装得多、装得快、装得稳为核心,。
2025 职业技能大赛近日,四川省普通公路养护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圆满落幕。作为本次大赛的官方指定设备供应商,柳工以高性能。
10月29日,柳工集团、柳工股份党委书记、董事长郑津与柳工股份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李于宁率队拜访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以下简称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