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4月28日,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传动件公司制造总监、特级技师庞淇文,作为1670名全国劳动模范之一,站上了国家级的领奖台。这位36岁的“数控指挥官”,用14年扎根一线的坚守与创新,诠释了新时代产业工人“技能报国”的使命与担当。

从技校生到全国劳模:以毫厘匠心筑梦
2007年,17岁的庞淇文进入广西机电技师学院学习数控技术。实训教室里,他永远是最后一个离开的人。“别人下课就走,我给自己‘拖堂’。”深夜的厂房里,机床轰鸣与他为伴,他曾为完成工件熬到凌晨3点,望着星空立誓:“一定要让技术改变人生。”
2011年,庞淇文以优秀毕业生身份加入柳工传动件加工中心班。初入车间,面对复杂的刀具和陌生的工艺,他一度无从下手。为快速掌握技术,他给自己定下“魔鬼训练”:蒙眼触摸刀具、反复拆装设备、记录每一把刀的特性……“只有对上千种刀具的性能了如指掌,零件才能有‘生命’。”凭借这股倔劲,他练就了“蒙眼辨刀”的绝活——面对近2000把刀具,仅凭指尖触碰刀柄,便能精准识别其类型与用途,成为车间传奇。
精度之战:在头发丝的1/60上“绣花”
变速箱箱体关键部位加工精度要求0.02毫米,庞淇文却将误差压缩至0.005毫米——相当于头发丝直径的1/60。“温度波动0.5℃,刀具磨损1微米,都可能让零件报废。”他轻抚一块光洁如镜的箱体表面说,“毫厘之间,藏着工匠的尊严。”

2012年,入职仅一年的庞淇文在广西数控技能大赛中一鸣惊人,摘得数控铣工职工组冠军,此后更在2014年、2015年实现“三连冠”。备赛期间,他每天下班后啃着面包赶去训练,连续6小时编程、试切,手指磨出血泡也浑然不觉。
传承匠心:从“技能大师”到“育人先锋”
在“庞淇文技能大师工作室”里,8名青年技工正围着一台机床争论加工参数。庞淇文抓起一把铁屑撒在桌上:“铁屑颜色发蓝,说明温度过高,得调整进给速度。”——这是他的“痕迹教学法”,用现场细节倒推工艺缺陷。
工作室成立8年来,他培训学员超千人次,课程涵盖“宏程序编程”“刀具寿命预测”等前沿技术。2024年,他入选中华全国总工会“大国工匠人才培育工程”,却谦虚道:“工匠精神需要传承,一个人的力量再大,也比不上一支队伍。”
初心不改:扎根一线,托举“中国智造”
2010年,就读于广西机械高级技工学校的庞淇文在全国数铣加工比赛中斩获学生组二等奖,一家企业以年薪50万元邀他加盟,他却毅然选择柳工。“这里新产品多,能学的东西更多。”入职后,他被国家级技能大师欧玉伟收入“全国工人先锋号班组”,从学徒一步步成长为“数控指挥官”。14年来,他牵头完成80余项技术改造,突破变速箱壳体、行走减速机等核心零部件技术瓶颈,累计为公司创造经济效益超5000万元。
如今,他的办公室放着70余本荣誉证书:“全国技术能手”“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广西工匠”……但最珍贵的,仍是窗台上那把锈迹斑斑的学生时代用过的扳手。“它提醒我,再智能的机床,也离不开工人的双手和初心。”
结语
从蒙眼辨刀的“技术痴”,到智造突围的“先锋将”,庞淇文诠释了何为“工匠精神”——不仅是毫米级的执着,更是敢于挑战“不可能”的勇气、甘于传承的胸怀,以及扎根一线的纯粹。
全国劳动模范的称号,是对他“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至高褒奖,也激励着更多产业工人在“中国智造”的征程中奋勇前行。正如庞淇文所言:“把每一件小事做到极致,平凡岗位也能绽放非凡光芒。”
本月,柳工870TE电动装载机已正式上市。本款机型聚焦矿山、煤炭、石料厂、钢铁厂、港口物流等重载场景,以装得多、装得快。
近期,柳工在欧洲市场再获重大突破。凭借卓越产品与完善服务,柳工成功签下大型成套矿山设备订单,涵盖DR50C矿用卡车、995F和952E挖掘机。
在双碳目标持续推进的今天,光伏电站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然而传统人工安装方式效率低、成本高、安全性差,已成为制约项目进度的关键瓶颈。
川藏交界,雪域高原,金沙江奔流而下。在这座被誉为世界海拔最高的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拉哇水电站施工现场,几台柳工设备格外引人注目。
近期,目前行业最大规格钢绞线拉索——欧维姆大孔位钢绞线拉索顺利完成第三方试验室关键性能系列试验(包括带索鞍疲劳及疲劳后拉伸试验、动。
本月,柳工870TE电动装载机已正式上市,本款机型聚焦矿山、煤炭、石料厂及钢铁厂、港口物流等重载场景,以装得多、装得快、装得稳为核心,。
2025 职业技能大赛近日,四川省普通公路养护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圆满落幕。作为本次大赛的官方指定设备供应商,柳工以高性能。
10月29日,柳工集团、柳工股份党委书记、董事长郑津与柳工股份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李于宁率队拜访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以下简称极。
近日,雪龙号极地科考破冰船抵达上海。柳工自主研发的4215D平地机有序登船,将随中国第42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员出征,参与格罗夫山、中山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