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2025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
80
周
年
合力老兵的家国情怀
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在合力的发展长卷中
有一群特殊的身影
他们曾身着戎装
在烽火硝烟中捍卫家国
他们又脱下军装
在车间厂房里默默耕耘
时代在变、岗位在变
但赤诚的初心从未改变
他们是合力的老兵
是企业精神的奠基者
更是共和国历史的亲历者
今天,让我们透过两位九旬老兵的记忆
重回那段热血澎湃的岁月
感受一份贯穿战火与建设年代的不朽忠诚
魏传和:深入敌后的侦察尖兵
“天上是老鹰,地上走的是侦察兵。”93岁的魏传和用这句朴实的话语,概括了他在朝鲜战场上的侦察兵生涯。这位1932年出生于安徽霍邱的老兵,有着非同寻常的人生经历。出生仅8个月父亲离世,自幼跟着伯父长大。在那些艰难的岁月里,年幼的魏传和甚至讨饭给伯父伯母们吃。“我没读过书,只知道解放军是正义之师。”正是这种朴素的信念,1949年,年仅17岁的魏传和毅然加入解放军,成为皖北军区213团3营机械连的战士,投身解放战争的洪流。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时,魏传和正随部队驻守上海,第2年成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华东军区24军70师独立侦察连的一名侦察兵。1952年,魏传和跟随部队从上海出发,毅然奔赴朝鲜战场。“任务是了解敌人的阵地、暗堡、炮兵的位置、人数……敌情了解之后,我们发出冲锋,才好冲。”魏传和所在的侦察分队由9人组成,分成3个小组,专门执行穿插渗透、侦察破袭和捕捉俘虏的危险任务。
“你动也不能动,更不要咳嗽。想咳嗽有个方法,地上有黄泥,想治咳嗽就吃黄泥,止咳的。”魏传和回忆起在敌后潜伏的经历时,眼神依然锐利如初。每次夜幕降临,就是他们出动之时。作为队内的捕俘手,魏传和与战友们趁着夜色秘密渗透到敌区,为了获取敌军重要情报,他们的目标多是对情报和人数较为了解的哨所和炊事班。
魏传和详细回忆起捕获俘虏的经验:有时他们会剪断敌军哨所电话线,引诱哨兵出来检修,在暗处设伏;有时则埋伏在河边,等待出来淘米的炊事兵。这些行动都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精准的配合,往往要在严寒中潜伏数小时,等待最佳时机。“整个过程必须干净利落,不能发出一点声响。”魏传和说,“我们要像夜行的猎豹,悄无声息地接近目标,迅速完成抓捕任务。”
这样的危险任务,是魏传和作为侦察兵的日常。最危险的一次,他们小队在美军哨所的探照灯间隙穿插潜入,在距离敌军阵地仅几十米的距离,一名战士不慎暴露,敌军的机枪火力瞬间如雨点般覆盖而来。魏传和一边掩护受伤战友后撤,一边阻滞敌人追击,最终带着战友和情报成功返回。“那次任务我们牺牲了1名战友,负伤1名。但战场上由不得多想,你就是要想方设法完成任务,保护战友,消灭敌人。”
1953年7月,魏传和被抽调执行一项绝密任务——保卫参加板门店停战谈判的中方代表。“主要任务是保护领导跟敌人谈判,我们负责站岗,敌人不动我们不动,敌人动我们动。”谈判期间,他和战友们时刻保持高度警惕,直至停战协定正式签署。“看到和平终于到来,心里既高兴又感伤,那么多战友牺牲在了异国他乡。”
战争结束,魏传和转业来到合力,在合肥铸锻厂一线默默奉献数十年。退休后,他积极捐资助学,开设红色讲堂,将战斗故事和爱国情怀传递给年轻一代。“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战友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希望年轻人珍惜和平,建设好我们的国家。”
于振吉:国家需要处,皆是人生主战场
“无论在哪,只要能为国家、为人民做事,就是有意义的。”于振吉,1933年出生,15岁加入热河补充师4团,原宝鸡铲车厂(宝鸡合力叉车有限公司前身)厂办主任、机关党支部书记,曾获2次三等功,曾参加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抗美援朝,1995年被授予解放奖章。
于振吉初入军营时就深知自己年龄小、文化浅,为了能尽快实现“保家卫国、解放人民”的理想,便以“笨鸟先飞”的劲头苦练军事技能。同年9月,因表现突出,他被调至45军工兵营1连担任文书。白天协助连长处理日常事务、整理作战资料,夜晚便在煤油灯下啃读文化课本,短短数月便熟练掌握了文书工作的各项技能,成为连队的“得力助手”。
1953年5月,正值抗美援朝战争后期,于振吉随工兵第24团2营入朝参战,肩负起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修建中朝边界被炸毁的飞机场。当时朝鲜战场环境极为恶劣,美军的飞机时常盘旋轰炸,地面炮火交织不断。在没有先进现代化机械设备的情况下,战士们只能靠双手、铁锹和箩筐一点点搬运,满身泥泞是常态,“多挖一锹土,前线的飞机就能早一天起飞,战友们就能多一份安全。”
1965年11月,于振吉调任第三工程兵学校参谋。他深入基层部队调研,了解战士们的训练需求,结合现代战争的特点,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案。次年,因在参谋工作中表现突出,受到部队嘉奖。
1970年,于振吉转业分配到宝鸡铲车厂,他充分发扬军人“不怕苦、不怕难”的精神,从零学起,跟着工人师傅学习铲车装配技术。在任职工艺科科长时,宝鸡铲车厂正面临技术升级的难题,部分生产工艺落后,影响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他立即组织技术人员开展调研,查阅大量资料,结合工厂实际情况,制定了工艺改进方案。带头加班加点,与技术人员一起攻克技术难关,先后改进了铲车变速箱装配工艺、车架焊接工艺等5项关键技术,他的工作不仅为工厂节约了成本,更推动了企业的技术进步。于振吉常说:“即使不在前线,也要为国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刚刚过去的阅兵式上
我们看到鲜红旗帜猎猎飘扬
新型武器装备巍然前行
一支强大的现代化军队
正向着强国强军的梦想迈进
而当我们凝望今日中国军队的雄壮姿态
更不应忘记
正是像魏传和、于振吉
这样一代代军人
用他们的青春、热血和生命
筑就了今日强军之路的基石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
为深化两岸工会组织交流合作,增进两岸青年职工互学互鉴、交流交心,近日,由安徽省总工会、安徽省皖台交流协会、台湾中华劳工同盟总工会共。
秉持热爱,共赴新程。近日,安徽叉车集团举行2025年新入职高校毕业生-新人训练营结营典礼暨结营汇演。
7月31日下午,安徽叉车集团党委以读廉洁 扬正气 促发展为主题的第二期书香合力职工阅读分享会在合力文化人才馆举行。
品质赋能 质创未来为持续增强全员质量意识,系统挖掘用户需求,进一步提高产品与服务竞争力、提升公司品牌形象,安徽叉车集团2025年合力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