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30日,100台中国重汽重卡在烟台港整齐列阵,即将发往沙特。随着这批车辆出海,中国重汽9月重卡出口量达到1.5万辆,再度刷新由自己保持的纪录,创下国内重卡行业单月出口新高。(图为中国重汽2025年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9月重卡出口15000辆庆祝仪式)
自2004年布局海外,中国重汽始终稳坐国内重卡行业出口的“头把交椅”。在出海的第21个年头,中国重汽又交出了一份崭新亮丽的答卷。在10月18日举办的中国重汽2025年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中国重汽公布了一组数据:
1-9月,中国重汽实现汇总收入228.9亿美元,同比增长14.9%;整车销量33.5万辆,同比增长22.8%。其中,重卡出口销量11.1万辆,同比增长24.5%。如今,中国重汽的产品已遍布6大洲、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市场保有量超100万辆。
是什么让中国重汽始终立于潮头、不断激起一个又一个浪头?不妨从这份最新的成绩单里找找答案。
逆风把舵的“稳”
船行万里,大潮奔涌。
近年来,国际竞争格局加速重构,关税、技术、环境壁垒越筑越高。随着越来越多的车企布局海外,低价厮杀、过度同质化等国内市场问题也日渐凸显。如何管控风险、保持竞争力、实现持续盈利,是中国重汽这样的先行者、引领者,必须时刻面临的“灵魂拷问”。
以越南为例。目前,越南正处于城镇化加快、开展大规模基建的快速发展期,卡车市场的刚性需求十分庞大。截至目前,中国重汽已在越南市场建设35个联保服务站点,销售与售后服务网络实现了全境覆盖。在成熟的网络体系支持下,9月,中国重汽与越南经销商携手,举办了横贯越南六大城市的巡展活动,凭借卓越的产品质量和长期口碑,最终拿下超800台订单。到2030年,中国重汽计划将海外经销渠道数量扩展至400家,以为全球客户提供更便捷的服务。
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风土人情,“水土不服”是企业出海最为常见的问题。中国重汽的应对之策,则是把“本土化”做到极致,通过不断延伸服务链条,为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在与越南某公司的合作中,面对越南极端恶劣天气,中国重汽在保证交付的基础上,还为当地维修及驾驶人员组织了培训活动,有效保障了车辆后续的稳定运营。
随着全球市场保有量的攀升和客户消费理念的升级,后市场正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中国重汽十分注重后市场建设,已系统展开车辆融资、车队管理、二手车置换回购等业务。今年1-9月,中国重汽后市场配件销售收入同比增长59%。本届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中国重汽首次面向全球市场推出了定制化的油品、轮胎等配件产品,未来还将在海外建设63个配件中心库、前置5000万美元的配件,为全球客户推出更精准、灵活的服务配件政策。
出海想“稳”,既要“前端打得赢”,也要“后方供得上”。
国庆节前夕,中国重汽莱芜工厂一片繁忙景象。他们收到通知,一位非洲客户急需车辆用于秋季生产,交付周期十分紧张。从销售端接收任务,工厂即刻响应,产线加班加点生产制造,整车仓储部24小时值班发交,用“重汽速度”守住了对客户的承诺。这是中国重汽专为客户建立的“销售-生产”联动快速响应机制。
目前,中国重汽在国内拥有10大整车生产基地,重卡月产能最高可达3万辆。智能化工厂建设是中国重汽产能提升的重要原因。以中国重汽莱芜工厂为例,该工厂拥有国内首条AGV柔性总装线和比肩高端乘用车的杜尔涂装线,且打造了驾驶室焊接全自动化的“黑灯工厂”。未来,中国重汽计划打造更多精益化、智能化、绿色化的“灯塔工厂”,推动关键工序自动率提升到60%以上。
如今,莱芜工厂的国际订单已占据大半。而随着需求回暖,国内市场的火热也为中国重汽出海增添了底气。在刚刚过去的双节假期,中国重汽国内订单累计斩获超6700辆。两个市场互为支撑、互相促进,形成了国内与国际市场“两条腿走路”的良性循环。
搏风击浪的“进”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营销、服务本土化只是“先手棋”,想要实现新增长,还得持续下功夫。
在越南、尼日利亚等传统优势市场,中国重汽深化营销改革,逐步将销售与服务网点延伸至二、三线城市及偏远地区,通过下沉网络、完善配件供应网络,极大提高了市场覆盖率与客户触达率。
在菲律宾,中国重汽投资建设组装厂。9月5日,首辆整车成功下线。该厂满足了底盘、货箱的本地化组装与生产需求,有效缩短了交付时间,为经销商提供了更多选择。据统计,1-9月,中国重汽非洲市场、东南亚市场销量分别同比增长37.4%、41.5%。当前,中国重汽在全球拥有30家在运营的KD工厂,预计2030年产能将达到10万辆。南非、巴西等国家的本地化制造项目也在加速筹建。
为满足国际客户的多样需求,中国重汽对产品进行了本土化研发。在摩洛哥最大的城市卡萨布兰卡,中国重汽生产的工程车是最畅销的车型之一。当地客户表示,相比欧洲生产的车型,中国重汽的车辆更符合需求,而且性价比高、服务效率高,优势十分突出。未来5年,中国重汽计划投入超40亿美元的研发费用,并组建一支超8000人的专业化研发团队,同时单独设置海外产品研发机构,定制化开发产品。
在扩大自身基本盘的同时,中国重汽还主动拓宽“新航道”。1-9月,中国重汽在中东市场销量增长28.7%,高端市场也实现了快速发展。
近几年,中国重汽凭借卓越的产品品质与领先行业的技术实力,以及独树一帜的造型设计,在国际赛事和展会上大放异彩。德国汉诺威车展上全新升级的黄河重卡、亚冬会上的豪沃超高清转播车、国际赛场上的汕德卡等,都给全球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借助重卡出口优势,中国重汽将进一步拓展轻卡、矿卡、皮卡、VAN等业务,真正建立起覆盖全系列商用车的强大产品矩阵。
在新能源、智能驾驶等领域,中国重汽表现同样亮眼。今年1-9月,中国重汽新能源整车销量同比增长300%。当前,中国重汽新能源已覆盖纯电、氢能、混合动力等多种技术路线,三电技术、整车技术等关键核心技术不断实现创新突破。中国重汽还将继续聚焦电动化、智能化、低碳化革命,不断推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新能源产品,加快L2+和L4级智能驾驶技术实现量产,深入智能座舱开发、人机智能交互等前沿领域,持续塑造竞争新优势。
红“脉”全球激活动能
不迷航,需要指南针;行得稳,需要压舱石。
在全面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时代浪潮中,中国重汽集团党委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积极推进党建品牌建设,成功构建起“一支部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的党建品牌格局。中国重汽国际公司党委紧紧围绕集团党委部署,以“红脉全球”特色党建品牌建设为锚,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不断转化为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发展胜势。“红”是矢志不渝的政治底色,彰显党建引领的核心定力;“脉”是纵横延伸的组织根系,既指党组织在全球市场的立体覆盖,也寓意重卡远销世界的市场脉络。
公司党委始终恪守“业务拓展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的原则,如今已构建起覆盖全球的组织体系:8个党总支统筹协调、25个党支部贯彻执行,共同推动基层党建工作走深走实,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其中,21个境外党支部直接服务海外市场前沿,4个后方党支部提供坚实保障支撑,270余名党员如同“红色火种”,遍布全球主要市场区域,实现了党组织对海外业务的全域覆盖、全程引领。
“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是“红脉全球”品牌对党员骨干的鲜明要求,更是全体海外党员的行动自觉。紧扣海外业务需求,公司党委持续深化“平常育先锋、关键争先锋、危急靠先锋”行动,让党员成为市场开拓的“领头雁”、攻坚克难的“排头兵”。重汽国际公司常驻海外人员年均驻外时长超250天,他们远离故土、扎根异乡,以“钢铁团队、虎狼之师”的精气神,在异国他乡书写了中国重汽人的奋斗篇章。
“We Are One”
面对复杂的全球市场,单一比拼产品和价格已经过时,组织与系统作战的能力才是破局的关键。如果企业能以联合的形态组成“舰队”、抱团出击,就能更从容地抵御市场波动,捕获更多发展机会。而这正是山东重工集团“大集团”的优势所在。
中国重汽紧紧围绕山东重工“1+N”品牌矩阵,同兄弟企业展开有机联动,从组团参与国际展会、集中展示集团全产业链全业务板块产品实力,到在市场开拓中共享技术、渠道资源,协同服务客户、输出一体化解决方案,不但有效避免了同质化竞争,还通过资源优势互补形成了规模和集聚效应,释放出更强大的综合竞争力。
如果说“内部协同”是企业出海的“1.0基础款”,那么中国重汽与外部伙伴的深度合作,则是“链合共赢”的“2.0升级版本”。作为山东省汽车产业链的“链主”企业和全国重卡行业的引领者,中国重汽始终秉持平等、互利、共赢的理念,充分发挥自身的行业影响力和资源整合能力,主动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达成协同出海意向,同时深度“链合”全球顶尖资源,与众多全球知名战略供应商紧密协作,资源共享、协同攻关、联合创新,打造了安全稳定、反应敏捷、行业一流的合作生态,真正让供应链成为了“共赢链”。
更大的“朋友圈”
9月下旬,在利比亚重要港口班加西,中国重汽首家官方授权展厅正式开业。
当前,利比亚正处于重建的紧要关头,工程建设与物流运输等领域的需求迫切。新落成的展厅集产品展览、商务洽谈、服务售后等功能于一体,能为当地客户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中国重汽还计划在当地建设KD工厂、配件中心、培训中心等设施,持续为利比亚重建注入动力,进一步助力其经济复苏与社会发展。
出海之路,绝非仅仅是产品和服务的简单流动,更是人与人之间建立联系、深度互动的过程。有温度的关系,才更具磁性和粘性,才能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朋友圈”,凝聚起强大合力。
中国重汽深谙此道,在向当地提供高质量产品和服务的同时,还积极参与改善当地生产生活环境的各项事业,带动产业转型升级。今年,中国重汽在哈萨克斯坦政府和卡拉干达州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了萨兰机械有限公司。新工厂将配备哈萨克斯坦首条电泳金属加工生产线,不仅会有力提升当地技术设施水平,预计还将创造多达1000个就业岗位,为当地民众带来实实在在的福祉。
除推动营销、服务、生产等本土化外,中国重汽也不遗余力推进人才本土化,全力培养具备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优秀人才。今年,中国重汽在集团本部首次举办了外籍培训师训练营。回国后,这些外籍学员将带着在中国重汽学到的先进知识,为各自国家的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未来,中国重汽还将新建100个培训中心,源源不断地为全球商用车行业输送高素质人才。
“奔”向更辽阔的远方
执大象,天下往。
10月18日,中国重汽举办了2025年全球合作伙伴大会,97个国家和地区的620位合作伙伴齐聚青岛,共襄发展盛举。
在会上,中国重汽预计,今年重卡出口销量将突破15万辆,再创历史新高。同时,中国重汽坚定提出,到2030年,计划出口重卡25万辆、轻卡10万辆、轻型车5万辆、矿卡3000辆,海外后市场收入目标10亿美元。
从最新成绩单可以看出,中国重汽能“永立潮头”、敢于挑战更高的“浪头”,关键在于跳出零和博弈的“内卷”怪圈,用增量思维去开拓新局:向内深挖竞争力,向外抢抓新机遇,实现内部与外部的有机协同;拒绝急功近利,着眼长远发展,实现短期收益与长期价值的动态平衡;坚持开放合作,追求互利共赢,实现个体与整体的共生共荣。
目标明确、方向正确、行动果敢,所以“经风雨而弥坚,战狂澜而愈勇”,所以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今年是“十四五”决战决胜之年,也是“十五五”布局开篇的关键之年。面向新航程,中国重汽将坚定推动“绿色化、数智化、服务化、国际化、多元化”五大转型,凭实干作舟、以奋斗为帆,全力以赴推动制造强国建设迈上新台阶。这不仅是对百年重汽的承诺,更是对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所作出的最有力回应。
2025年9月30日,100台中国重汽重卡在烟台港整齐列阵,即将发往沙特。随着这批车辆出海,中国重汽9月重卡出口量达到1 5万辆。
为进一步将文化力量注入生产一线,生动展现青年职工挺膺担当、砥砺奋发的精神风貌,8月28日至29日,中国重汽集团团委组织开展文化服务到一。
在重卡行业的技术赛道上,风阻优化始终是各大品牌竞相攻克的技术难点。2023年,黄河X7挑战吉尼斯,轰动行业。
在重卡江湖,有一个凭实力改写规则的名字——黄河重卡,它的每一次革新,都能在行业里激起千层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