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东十一路南段,铁建重工第二产业园特种轴承生产车间,超大直径盾构机主轴承正进行极限载荷测试,数据曲线在屏幕上平稳延伸。这台全球最大直径、最高承载的核心部件,正用精准性能印证着中国高端装备“卡脖子”技术的突破。
数千公里外的北山地下实验室,全球首台大坡度螺旋斜井掘进机“北山1号”,在560米垂深的巷道中稳步掘进,10%的大坡度螺旋轨迹,破解了地下工程掘进的世界级难题。

从实验室的核心部件攻关到地下工程的技术实践,从标准制定的国际突破到创新生态的持续构建,“十四五”期间,铁建重工以“十位一体”创新平台为支撑,以机制改革为动力,在高端装备制造的创新赛道上全速奔跑,用一百余项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两千余项授权,书写了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答卷。
攻坚破壁垒,核心技术实现自主可控
“关键核心技术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这是铁建重工科技创新的坚定信念。“十四五”期间,企业聚焦掘进机主轴承、控制系统等“卡脖子”部件,组建技术攻关团队,构建“联合高校+上下游企业+重点实验室”的协同攻关模式,实现了从核心零部件到整机集成的全链条自主化突破。
在盾构机主轴承生产车间,从3米到8.61米全系列主轴承整齐排列。通过攻克材料配方、热处理工艺、精度控制等关键技术,铁建重工成功研制出全球最大直径整体式盾构机主轴承,彻底打通全产业链自主化的“最后一环”。

如今,依托国际领先的生产线和全球最大的主轴承工况模拟试验台,铁建重工已具备全系列主轴承规模化量产能力,推动地下工程装备关键零部件自主化迈上新高度。
控制系统的自主研发实现跨越式突破。针对高端装备“大脑”受制于人的困境,研发团队历时数年攻关,成功开发出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掘进机控制系统,实现地质实时可视化、路线自主控制、姿态自动纠偏等L3级自动驾驶功能,在引江补汉工程“江汉新石器号”TBM上实现常态化应用,彻底摆脱对国外技术的依赖。
在特种装备领域,技术突破一样亮眼。针对高原极端环境,研发团队创新推出纯电动凿岩台车、湿喷台车等绿色施工装备,首创多轮分布式电驱动和智驱双模补能技术,使高原工况动力性能提升10%、能效提升50%;矿山装备领域,攻克硬岩掘进、采掘失衡等行业痛点,智能掘锚一体机实现“掘进+支护”同步作业,引领矿山开采向高效安全转型。
机制激活力,创新生态释放乘数效应
科技创新的持续突破,离不开完善的机制保障。“十四五”期间,铁建重工以制度创新激活内生动力,构建起覆盖研发、转化、激励全链条的创新体系,让每一份创新活力都能充分涌流。
在项目管理上,推行分级分类管理模式,聚焦国家重大需求与产业升级关键领域精准布局科研方向。创新推行科研项目总设计师“揭榜挂帅”机制,通过竞聘筛选核心带头人,再由带头人自由组合跨部门研发团队,打破壁垒形成高效协同的研发合力,让创新资源向重点突破领域集中。
高能级创新平台的构建,为技术攻关提供了坚实支撑。“十位一体”创新平台协同发力,涵盖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等多个核心载体,其中多个平台在国家级、省级评价中获评优秀,成为集聚创新资源、转化科研成果的重要阵地。2024年获批成立的中国铁建高端装备产业技术研究院,更深度融入中国铁建“1+9+N”科技创新体系,加速前沿技术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

多元激励机制让创新热情持续高涨。修订完善科研项目激励办法,建立以成果价值为核心的评价体系,引导创新成果向实际效益转化;出台专项贡献奖评定细则,以严格标准表彰核心研发人员的真创新、真贡献;强化知识产权激励,鼓励技术方案创新与转化,构建起“短期有动力、中期有盼头、长期有归属”的良性创新生态。
人才高地的建设为创新注入源头活水。通过多元化人才引进机制,汇聚各领域高端技术人才;构建“专项培养+专家引领+实践锤炼”的全方位培养模式,完善人才成长梯队,让不同层级的创新人才都能找到发展路径,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持续不断的智力支撑。
标准立标杆,创新价值引领行业发展
科技创新的关键内核,是制定行业标准、引领技术方向。“十四五”期间,铁建重工从“跟标”“补标”向“制标”“领标”跨越,在国际国内标准领域实现多重突破,用标准话语权彰显技术硬实力。
在国内市场,铁建重工主动牵头或深度参与各类标准研制工作,构建起覆盖核心装备领域的完善标准体系。其中多项国家标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不仅填补了行业技术规范的空白,更成为引领国内高端装备制造提质升级的“中国蓝本”,为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遵循。
在国际舞台上,铁建重工实现了国际标准参与的新突破,从行业规则的“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甚至“主导者”。联合海外伙伴推进工业数据技术领域国际标准制定,这项即将发布的标准,将是中国在该领域近20年来主导的首个国际标准,显著提升了中国高端装备产业在全球的话语权与影响力。
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应用,让技术价值充分释放。“超大直径盾构机关键技术与应用”获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先进计算赋能高端定制化地下工程装备》入选工信部先进计算赋能新质生产力典型应用案例;全断面隧道掘进机蝉联、全电脑三臂凿岩台车荣获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5项成果入选国资委《中央企业科技创新成果产品手册》,铁建重工更荣获第七届“中国工业大奖”,彰显行业领先的技术实力。创新产品出口到50多个国家和地区,用过硬技术擦亮中国制造新名片,更让创新价值在全球市场落地生根。
铁建重工的创新实践,折射出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硬核突围之路。
破,是攻坚破壁的锐气——从“卡脖子”部件攻克到国际标准突破,从单点技术跃升到全链条创新,推动“中国智造”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
立,是立标立心的担当——以创新平台筑支撑、机制体系激活力、标准话语权树引领、人才梯队固根基,筑牢产业自主可控基石。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奋进“十四五”,铁建重工用“破立之间”的实践书写创新答卷,既为后续市场开拓、智造转型、管理变革铺就坚实基础,更助力中国高端装备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为制造强国注入强劲动能。
长沙东十一路南段,铁建重工第二产业园特种轴承生产车间,超大直径盾构机主轴承正进行极限载荷测试,数据曲线在屏幕上平稳延伸。
10月28日,中国铁建党委常委、副总裁李兴龙,总经济师孙公新一行赴铁建重工,专题调研战新产业发展情况,深入了解相关产业布局与重点任务推。
10月27日,铁建重工召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专题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围绕贯彻落实四中全会精神,结合企业实际。
10月25日,总台央视《焦点访谈》重磅推出十四五亮眼成就系列报道《大国重器正攀高》,首期节目将镜头全程聚焦铁建重工,以大篇幅戏份深度解。
10月20日,铁建重工党委书记、董事长赵晖与长沙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蒋红波在铁建重工长沙第一产业园区开展座谈交流,双方就深化。
10月20日,长沙市工程机械行业协会第二届第三次理事会以闭门会议形式举行。铁建重工党委书记、董事长赵晖当选为新一届当值会长。
长江之畔,江苏南通海太长江隧道施工现场,一台直径16 64米、总长约145米的钢铁巨龙正在水下稳步穿行。
会议现场10月13日,铁建重工党委书记、董事长赵晖出席新疆公司谋新篇·再出发革新发展动员大会,并开展四不两直督导检查。
10月9日,拉萨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强深入拉萨经济技术开发区,实地调研西藏铁建重工科技有限公司高原空间站产业,详细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
10月10日,铁建重工党委举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书班暨2025年第11次中心组学习,原原本本学习领会《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