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近日,《科技日报》头版刊发《撑起中原制造“科技脊梁”》,讲述河南装备“智造”企业蝶变之路,重点对中国中铁装备集团的创新实践和突出成果进行了大篇幅深度报道。

撑起中原制造“科技脊梁”
近日,世界最大直径竖井掘进机——“启明号”在河南郑州成功下线。“启明号”由中铁隧道局与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铁装备”)联合研制,其下线标志着我国在超大直径竖井装备领域实现了技术新突破。

世界最大直径竖井掘进机“启明号”在郑州成功下线
装备制造业是一个国家制造业的脊梁。2014年5月,在位于郑州的中铁装备盾构总装车间,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叮嘱,要加大投入、加强研发、加快发展,努力占领世界制高点、掌控技术话语权,使我国成为现代装备制造业大国。
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为中原大地建设制造强省指明方向。
11年来,河南以创新为核、产业为基、品牌为魂,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制造业向智、向质、向品牌转变,探索出一条以“三个转变”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特色道路。
从产品转向品牌
10年前,正是在中铁装备盾构总装车间,习近平总书记作出“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的重要指示。
“总书记的话时刻激励着我们。”中铁装备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卓兴建表示,公司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着力提升创造驱动力、增强质量竞争力、扩大品牌影响力。
目前,中铁装备产品出口至3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销量连续8年世界第一。“中铁装备成为我国装备制造‘走出去’的探路者和引领者,关键在于坚持以标准树品牌。”卓兴建介绍,中铁装备推动《矩形土压平衡顶管机》等6项英文版国标纳入国际招投标体系,实现了以“标准出海”提升企业品牌辨识度和竞争优势地位。
中国出口海外最大直径盾构机“帕蒂加朗号”
盾构机扬帆出海,只是河南制造锐变的缩影。如今,河南的电力、盾构、农机和矿山等装备制造业水平领跑全国,金刚石、尼龙、纳米材料等新材料产业异军突起。神舟飞船、国产航母、C919大飞机等国家重大工程中,都镌刻着“河南制造”的身影。一大批河南装备制造品牌通过自主创新,抢占了产业制高点。
担当国之大者,奋进制造强省。2025年上半年,河南交出一份令人振奋的答卷:GDP(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规上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8%,对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达90.7%。
“坚持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河南省科技厅厅长张锐表示,河南将进一步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实施力度,支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组建创新联合体,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强化产学研融通创新,加强高水平科技成果供给,积极融入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为建成世界科技强国目标、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河南力量。
编者按近日,《科技日报》头版刊发《撑起中原制造科技脊梁》,讲述河南装备智造企业蝶变之路,重点对中国中铁装备集团的创新实践和突出成果。
近日由中铁装备研制的龙腾号 盾构机精准抵达接收井国内超长穿海盾构隧道管网工程广西深海管网项目盾构隧道全线贯通该项目全长约8千米其中。
10月22日外交部非洲司主办环球网承办的非洲媒体人中国行活动走进中铁装备天津公司盾构制造基地解码 大国重器 力量感受中国制造的魅力与实。
近日由中铁装备自主研制的国内首台7米直径反井钻机施工的排风竖井顺利贯通填补了我国超大直径反井钻机的技术空白为抽蓄电站建设升级注入新。
为巩固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成果,推进中铁工业党委巡察反馈问题的整改,落实中铁工业三峰党建五位一体融合体系,深化党建工作。
10月12日,由中铁隧道局、中铁装备联合研制的超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红船号在苏州市新建南通至宁波高速铁路(以下简称通甬高铁)苏州东隧道。
前 言近年来,中铁装备积极响应走出去战略,深度融入全球市场,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推动产品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
近日,贵州毕节纳雍县高源煤矿项目传来喜讯,中铁装备大断面、大坡度、小转弯、可回退矿用硬岩掘进机长江号成功完成115米水平+±6&d。
前 言近年来,中铁装备积极响应走出去战略,深度融入全球市场,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推动产品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