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识之士发出了在陕西修建高等级公路的呼声。1986年12月,陕西率先利用我国第一批世界银行贷款修建全长34公里的西安至三原一级公路,经过3年鏖战,至1989年底终于将西三路建成通车,并于随后升等为高速公路,至此,陕西有了自己的第一条高速公路。
见证从零到一
省高速集团西延分公司经历了陕西高速公路的沧桑变迁后,从最初运营管理38公里的高速公路,发展到今天运营管理216公里的高速公路,除做好日常的收费、养护、路政、隧道管理工作外,还承担着西安至铜川高速公路82公里的路政管理工作。可以说,最早进入西延分公司的无论是管理者还是员工,他们都是亲身经历并能够见证陕西高速公路从无到第一条的管理运营全过程。
西延分公司的前身是1989年5月成立的省高等级管理局西铜管理处,在全省率先步入了运营管理高速公路的行列,负责运营管理着陕西仅有的38公里西三高速公路。随着陕西加快对高速公路的建设步伐,高速公路的里程也在迅速向全省各市县不断延伸。在短短几年间,又相继接管了新建成通车的西铜、铜黄、机场、西阎、黄延等高速公路。期间,他们运营管理的部分路段或转让或移交。2002年2月21日,西铜管理处更名为省高速集团北秦分公司,运营管理的高速公路里程从最初的38公里西三高速,增加到了铜黄高速、西阎高速、机场高速等共129公里的运营管理和西铜高速118公里的路政与日常养护工作。2006年9月20日,北秦分公司因高速公路体制改革,正式更名为省高速集团西延分公司,所辖运营管理的高速公路里程达到 216.964 公里。其中,西铜高速于2001年6月27日转让,铜黄高速于2001年5月1日建成通车收费至今;西阎高速于2001年9月29日通车收费,2006年10月12日移交西禹公司运营管理;机场高速2003年9月29日通车收费,2006年7月31日移交省交通集团; 2006年9月30日,黄延高速建成通车,标志着国家高速包茂线陕西段西安至延安高速公路全线建成通车,由西延分公司收费运营并管理至今。
见证收费变迁
从西延到三原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的第一天起,收费任务是摆在管理单位面前的老大难问题,多半收费人员要到周边路口去宣传高速公路的快速便捷,宣传高速公路的收费政策,引导司机行驶高速公路。走惯了泥路、窄路的老陕司机,一下子上了高速路跟做梦似的,那么宽、那么平整,黑油油的……好是好,可他们接受不了缴费通行这个现实。经过收费人员的政策讲解,宣传引导,司机们才慢慢开始接受缴费行驶高速公路的现实,“收费还贷”在司机的脑子里才有了一个印象。
1989年至1997年,陕西高速公路采取的都是最原始的人工收费,车型判别、现金收找全部由收费员人工操作完成,收费票据使用的也是定额式手撕票。收费标准、付款形式单一,难以杜绝少收、漏收、作弊、擅自放车等现象。当时的收费设施也较简单,主要是收费亭、收费车道、脚踏栏杆等。
从1998年一直到2006年,收费程序逐步向规范化迈进,并实现了计算机辅助收费,由收费员人工完成车型判别以及收费和找零工作,计算机完成计算费额、打印票据、数据积累汇总等工作,形成了收费管理系统化。2006年9月,全省实施联网收费后,至今一直采用现代化的电子网络设备系统,对高速公路的收费运行状况实时监视与控制,收费标准完全依照车型及行驶里程计算,基本实现了高速公路通行费的足额收取。2006年11月,在全省高速公路收费站实施了计重收费模式,有效遏制了超限超载对高速公路路产路权的侵害,降低了高速公路养护成本。
据统计资料显示,1989年,西铜管理处收费里程47公里,管辖1个收费站,年收费额85.5万元,年车流量为13万辆。2000年,西铜管理处收费里程达到102.4公里,管辖3个收费站,年收费额达1.18亿元,年车流量超过984万辆。2007年,西延分公司收费里程216公里,管辖9个收费站,年收费额超过5亿元,年车流量突破280万辆。2008年,西延分公司年收费额8.3亿元,年车流量高达280340万辆,车流量严重饱和,远远超出了当时的设计流量和预计流量,2008年底,省交通运输厅又积极响应陕西“扩内需,保增长”的号召,开工建设西延高速公路第二通道,并分段进行开工建设。今年8月28日,西延第二通道铜黄段又开工建设,这为西延高速的快捷通行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