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忧不无道理,对于很多国外品牌的就地热再生设备,单台设备超长、超宽,进、撤场均需吊装,设备调试复杂,每晚3个小时远不能满足施工要求。为了打消机场保障部门的疑虑,英达项目部申请在正式施工前做一次演示练兵。
5月19日凌晨,英达机组与施工人员整装待命。2:00,当最后一架飞机驶离跑道,演练开始。4台前端加热设备一字排开,驶入跑道;再生机、多维脉冲加热机、提升复拌机紧随其后,仅30分钟时间,机组完成了组合与调试。即使仅有3小时施工时间,机组的高机动性能也做到施工“见缝插针”!
设备超级机动性,每天3小时见缝插针完成施工任务
新旧工艺比武,英达效率、质量完胜
正式施工较演练更为精彩。5月是长沙的多雨时间,施工时道面因为白天的降雨而仍然潮湿。机组保障部门再生疑问:如此条件下是否可以正常施工?得到的答复是:英达机组可以在小雨天、雪天施工,仅仅路面潮湿并不影响。
施工异常顺利。第一天施工完成后,黄花机场一位管理人员坦言:看过施工后,对热再生更放心了;相比而言,英达的先进设备、高效率更加适合机场道面养护。2013年机场曾采用传统的铣刨摊铺技术维修了一段道面,两种工艺相比高下立判。采用铣刨摊铺工艺,需要铣刨、清扫路面,铺设粘层油、摊铺多个环节,且各环节必须分批实施,无法连续作业,每次3小时的施工只能做一小段,施工效率不足就地热再生工艺的1/2。另外,采用铣刨摊铺工艺时,施工产生了大批铣刨废料,需要找空地堆放,而就地热再生工艺施工做到了0废料排放,施工更加环保。
随后,长沙理工大学的检测报告验证:英达施工质量优势更加显著。再生混合料动稳定度高达7839,远高于规范要求的3000,这对后期道面抗车辙性能大有裨益;而现场检测评定则显示,道面压实度、平整度、构造深度全部达到民航机场道面施工验收规范的要求。
施工效率达传统工艺2倍以上,英达热再生抢占蓝海
跑道施工新纪元,未来畅想无限
据统计,我国目前的民用机场接近200个,机场跑道的沥青路面颇具规模。而根据机场建设和养护的高度标准化可以预测,黄花机场的道面病害非常具有代表性。因运营性质,民用机场的沥青路面养护开放性尚不及公路系统,其对新技术、新工艺的了解和应用也有待开拓。因此,本次英达热再生在黄花机场施工的成功案例意义非凡。
对民航系统而言,本次施工验证了一点:对于飞机跑道道面的专属车辙治理,英达就地热再生技术优势独具,工艺对症下药、设备机动高效、质量优质可控。以此为标杆,民航系统找到了较传统养护技术更为有效的新技术,值得大力推广。对英达公司而言,将就地热再生技术拓展至一个前景广阔的蓝海市场,为公司的长足发展开启了崭新纪元。(本文来自英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