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国际同类产品,徐工超级起重机主要有三大特点,第一个是起重能力,对于一台起重机而言,能将大重量的物体举多高,并且将这件物体能精准的吊放到制定位置,误差在几厘米范围以内,是衡量一台起重机性能的关键指标,目前,在吊高高度的指标上,我们每台起重机的性能已经超出国际同类起重机的40%-50%。第二个是适应性。国产起重机可以携带臂架等进行不拆装整机转场,而且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大数据跟踪自检,时刻掌握每台设备的运行状态。第三个是超高的作业效率,目前就拿140米风力发电机组吊装为例,普通起重机需要五到六天时间,而XCA1600全地面起重机只需要两到三天时间,就可以完成一套风电机组的安装。
有时候,一件事情的成败,往往都是由细节所决定的,而一台起重机设计制造的成功与否,同样也与他在一些细节处理上的独具匠心有着极大的关联。那么,中国的超级移动起重机究竟有哪些独到的设计呢?
XCA1600总设计师张正得:风机塔筒和塔筒之间、塔筒和机舱之间、机舱与叶轮之间都是螺栓联结的,这个螺栓与螺栓孔间的间隙也就是3到5mm,这就需要起重机有很好的操作精度和微动性。这个精度应该是包括三个方面,一个是重物的起升,第二个是臂架的变幅,第三个是(重物)回转,通过这三个动作可以完成一个作业。我们在这三个方面的微动性:重物的起升可以达到,每秒钟可以控制到两到三毫米,变幅可以控制到每秒0.5到1mm,回转可以控制到每秒钟0.1转。
人们常说到: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这句古语,挡在现在的科学生产中是一点也不为过的,那么,我们的科研团队,设计和制造这个庞然大物,为什么能够做到如此精细呢?超级起重机又是如何制造出来的呢?
过去半个世纪以来,“产业板块”变动,中国市场爆发增长和崛起,都让中国有了成为起重机产品、技术创新的肥沃土壤;全身投入“以用户需求和市场为导向”的徐工起重机械,更是在主动和“市场倒逼”双重维度下,跑出了全球起重机产业历史上最高的“创新加速度”。
在徐工起重机制造厂区内,一个能够兼容18道工序、生产20多种产品的“智能生产线”。智能转台究竟有多“智能”?整个18道工序生产过程,1个人可以控制10台机器,自动焊接率超过70%,生产效率提升100%以上,数控化加工率超过90%。
有了这样的生产线,徐工起重机结构车间的生产效率,能够提高150%;这场源于制造体系,着力于效率效能的改进,在欧美起重机产业不可能找到,更不可能出现。
为什么?原因在于:对于规模台量空间已经见顶的欧美起重机行业而言,市场不需要太高的“产能效率”;更重要的是,多年居于“舒适区”,欧美品牌的发展已经走入“按部就班”的模式,斥资改进生产线且数年后才能有所回报,欧美企业在此“不无顾虑”。
作为全球产业领先者,中国产业领军者,徐工“技术领先、用不毁”的价值观,赋予了起重机械事业部在创新上决绝且必争必胜的姿态。智能转台甫一亮相,中国装备制造业再添亮眼一笔。(本文来自徐工起重机械)
在京港澳高速改扩建项目中为何业主和施工单位坚定选择徐工智慧施工集群?这篇文章从施工成果的数据为您一一解析更精准成果碾压传统方案,一。
快看,和爸爸工地上一样的铲车斗子好大,像机械巨兽张开巨口8月7日,徐工装载机联合全国经销商举办的亲子工业游活动迎来了山西的近20组客户。
当泛黄的老照片映出第一台机床的轮廓当庆典的彩带飘过五十载寒来暑往那些被时光珍藏的片段在此刻徐徐展开……珍藏五十年把员工冷暖时刻挂心。
8月8日,《中国机械工业发展史》编纂委员会(扩大)会议在京举行。作为工程机械行业唯一企业代表,徐工集团应邀出席。
近日,江苏省工信厅正式公示2025年度江苏省三首两新拟认定技术产品名单徐工以3项首台(套)装备12项两新技术产品的亮眼成绩展现出强大的创。
当泛黄的老照片映出第一台机床的轮廓当庆典的彩带飘过五十载寒来暑往那些被时光珍藏的片段在此刻徐徐展开……看见五十年从传统制造到全自动。
西北某公路的修复施工场地上两台徐工防撞缓冲车成为清晨的焦点它们稳稳扎在对向车道,徐工金车身在周遭环境中格外显眼,警示灯不知疲倦地闪。
零排放、低噪音、高效率,徐工电动正面吊就是我们绿色转型的‘零碳引擎’!在西部陆海新通道某国际陆港枢纽,新交付的徐工X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