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在公司不断攀登装备制造珠峰的奋斗征程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以科技创新为刃,以匠心精工为尺,在平凡岗位上书写不平凡的故事,在毫厘之间雕琢大国重器。为讲好身边人身边事,传播榜样力量,集团官微重磅推出《先锋人物》专栏。在此,我们将聚焦平凡岗位中锐意进取的他们,凝聚奋进合力,以榜样为镜!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聆听张天琪的奋斗故事。
从初识盾构的 “小白”
到能从容驾驭的技术能手
从深耕一线的业务骨干
到大家认可的 “技术标兵”
七载春秋流转
张天琪的青春在
盾构机的轰鸣与精密零件的碰撞中
淬炼出耀眼的光华
也时刻照亮着隧道工程深处

2017年,刚走出大学校园的张天琪怀揣着对工程机械的热忱加入中铁装备,被安排到技服公司华南片区,负责盾构售后服务。当第一次直面高大的盾构机,其精密构造与磅礴力量,瞬间点燃了他内心的好奇与热爱。
在领队师傅的悉心引领下,他正式开启求学之路。白天围着百米长的 “钢铁巨兽” 穿梭检修,不放过设备上的关键部件与管线,生怕遗漏任何细节;夜晚则埋头于课件光影中,反复琢磨机械原理,常常钻研至深夜。轰鸣的机械声是他的背景乐,复杂的结构图是他眼中的星辰大海。正是这股不分昼夜的 “钻” 劲儿,驱动着青涩的大学生迅速蜕变,短短几年便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技术新锐。

华南复杂的地质条件,大量的复合地层是隧道掘进中的 “拦路虎”。直面这样的挑战,张天琪展现出过人的适应能力与专业素养,他总能依据不同地层特性,精准调节掘进参数,灵活变换施工方法,熟练操控设备系统,尤其在盾构机姿态调整方面,更练就了一套独到本领。
2017年9月,某型号盾构机始发时盾体意外旋转35度,现场情况紧急。张天琪临危受命,星夜驰援,一头扎进深邃的竖井下,蜷缩在逼仄的驾驶室里连续奋战12小时,凭借精湛技术硬是将偏离轨道的设备拉回正轨。

2021年,张天琪迎来了职业生涯中的又一次大考——独立主持盾构机的整机维修改造工作。面对巨量的零件检修需求与紧迫的工期压力,他带领团队扎根维修改造基地,日夜奋战。其中,油缸维修是块“硬骨头”,连经验丰富的老师傅都皱眉。他索性把铺盖卷搬到车间,边拆解边记录,最终编写出一份详尽的作业指导书,成功修复40多根油缸。设备圆满交付之际,客户赞叹道:“年轻人,效率可以呀!”
回想毕业来的心路历程,张天琪眼神格外坚定:“盾构机是精密复杂的大家伙,容不得半点马虎。每个参数背后都是力学平衡,每次调整都要精确到毫厘,下井解决问题时,心里就一个念头:必须让它安全、精准地‘走’下去。”
七年磨砺,张天琪深刻体会到 “精益求精” 四字的千钧分量。每一次精准操作,都是对技术的极致考验,更是对肩上责任的无声坚守。如今,他依旧穿梭于地下设备之间,不断寻找挑战、超越自我,成为地下隧道深处那道执着追光、守护安全的坚实身影。
近日由中铁装备自主研制的国内首台7米直径反井钻机施工的排风竖井顺利贯通填补了我国超大直径反井钻机的技术空白为抽蓄电站建设升级注入新。
为巩固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成果,推进中铁工业党委巡察反馈问题的整改,落实中铁工业三峰党建五位一体融合体系,深化党建工作。
10月12日,由中铁隧道局、中铁装备联合研制的超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红船号在苏州市新建南通至宁波高速铁路(以下简称通甬高铁)苏州东隧道。
前 言近年来,中铁装备积极响应走出去战略,深度融入全球市场,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推动产品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
近日,贵州毕节纳雍县高源煤矿项目传来喜讯,中铁装备大断面、大坡度、小转弯、可回退矿用硬岩掘进机长江号成功完成115米水平+±6&d。
前 言近年来,中铁装备积极响应走出去战略,深度融入全球市场,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推动产品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
近段时间以来公司重点项目建设捷报频传各项工作有序推进人民日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日报、中国日报、科技日报、工人日报等中央主流媒。
近日,由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办的第三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暨大国工匠论坛在重庆举办。会上,首批大国工匠人才名单正式发布。
近日,由中铁装备自主研制的国内首台可变径竖井扩孔掘进机逐梦号在浙江永嘉抽水蓄能电站施工中再传捷报,顺利完成总深488米的1号引水竖井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