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三是强大的融资能力。三家公司作为上市公司都有强大的融资能力,其股价都高居行业榜首。三一这些年不缺钱,就是强大的品牌对资金的吸引能力。今天,三一不但手头上掌握着近十个亿的货币资金,而且国家开发银行一次就给予了50个亿的授信额度,资金对于长沙工程机械产业不但不是瓶颈,而且还是强大的助推力。
其四,人才优势。长沙素有“唯楚有才,于斯为盛”的美誉,三家公司都有其独特的人才来源。中联有其科研院所的渠道,山河有其高等学府的渠道,三一的研究院更是荟萃了本行业近三分之一的一千多位精英。这是任何城市都难以企及的。
其五,劳动力优势。作为离散技术型的工程机械,既是技术密集型又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我国劳动力成本只有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二十分之一,至于其综合能力更加是发展中国家任何一国无法匹敌的,其强有力的性价比优势是我们克敌制胜的法宝。
其六是体制的优势。三家企业都经过了股份制改造,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与法人治理结构,尤其是三一和山河。民营这种与生俱来的市场血统比任何企业都更贴近市场,更具竞争优势。
其七是信息化提升能力。三一去年就完成了ERP的集成,它将有力地改造传统制造业、提升工业化的能力。
其八,国际化的能力。三一已由跨国经营迈入了跨国公司。去年年底组建的12个跨国公司将极大程度地推进三一国际化进程。
最后不能不提到政府的推动力。长沙已把打造六大产业集群作为推进工业化的重大举措,相继出台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像一股强劲的东风将惠及整个工程机械行业。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让我们满怀信心地迎接着长沙成为世界工程机械之都的到来。
六高:一个良性循环的自主创新链
——何真临副总裁在中宣部推荐的十家自主创新民企座谈会上的发言
尊敬的全国工商联领导、企业界的同仁、新闻媒体的朋友们: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自主创新更是支撑一个企业未来的筋骨。三一集团每年将销售收入的5%-7%作为企业研发费用,以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四创”、“六高”是三一创新的主要特点。
“四创”即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营销创新和文化创新。
首先是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先导,是尖刀,它构筑的是一流的产品。
第二是管理创新。通过管理创新提升传统产业。三一已全面实施ERP。
第三是营销创新。营销创新以拓展国内外市场为目标,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发展三一产业,由跨国经营向跨国公司转变。所谓国际本土化,就是利用三一的核心技术、三一的品牌,充分整合当地优势资源,汇聚在三一品牌之下。
第四是文化创新。三一把文化创新作为基业长青、打造百年老店的根基。三一文化的核心理念是:品质改变世界、帮助员工成功、一切为了客户。
在上述“四创”中,蕴涵了一个“六高”的良性循环体系,集中体现在技术创新上。
第一,高投入。包括硬件上的高投入、软件上的高投入和激励上的高投入。
硬件上:2006年一座占地面积17000平方米、总投资3600万元的研发大楼在三一落成。这是目前中国业内建筑面积最大、设施最先进的专门用于工程机械产品研发的建筑。
软件上:三一研发人员以计算机三维设计为基本工作手段,采用CAD、CAE、PDM、CAPP等先进技术,实现全过程交互式并行设计、研究、开发,所有技术人员都可以通过强大的研发平台进行异地同步设计。目前,三一的研发力量足以支持每年150亿元的销售规模。
激励上:三一实施股权、期权、研发项目激励措施,极大地调动了研发技术人员的积极性。近年,先后有30多位研发项目带头人获赠公司股票。在他们之中诞生出了百万富翁、千万富翁、亿万富翁甚至十数亿富翁。
第二,高人才集聚。三一通过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激励措施,尤其是“帮助员工成功”等理念汇集了一大批工程机械行业精英。在思想上重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人才晋升渠道的通畅,这是三一高技术人才聚集的法宝。
第三、高创新成果。正因为汇集了行业高素质人才,三一不断推出具有国内和世界领先技术的研发成果,创造了一系列的“国内第一”和“世界第一”。
1994年,三一重工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大排量、高压力混凝土输送泵;2002年,三一重工在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创下单泵垂直泵送混凝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