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中国路面机械网首页
筑路机械分会
筑养路机械
English

2007年三一大事件总结

//www.lmjx.net 2007-12-27 12:07:42 中国路面机械网 
米世界最长臂架泵车之际

也许是因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缺课,中国机械制造业一直在步别人的后尘,也许是因为我们的孱弱,国际知名品牌才长驱直入。但也许正因为这些,激起了中国有识之士的斗志和捍卫民族品牌的决心。他们在与国际巨头的对抗中,拿出了中国人的智慧与力量,上演着感人的故事和令世人瞩目的传奇。

三一就站在他们中间,在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的传奇。

66泵车 挑战业界极限

面对国内外竞争格局的不断变换,竞争手段的花样翻新,三一重工董事长梁稳根认为,三一要保持行业领先地位,就必须有站在世界前沿的勇气,不断创新,不断挑战自我。SY5600THB-66泵车就这样横空出世。

三一不断挑战自我,又给世人一个巨大的惊叹号。这台66泵车拥有15项核心技术,填补了世界这一领域的很多空白。

业内人士都知道,混凝土泵车臂架的长度每增加一米“比登天还难”,因为泵车对平衡和稳定性要求非常高,加长臂架绝不仅仅是长度的简单增加,而意味着所有结构的重新研发。臂架加长后,泵车负载随之增大,所有细微的增加都会影响到整个泵车的抗摆动性和平稳性,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对其结构进行全面调整、优化。这充分说明了泵车臂架增长的艰辛。

因此,目前,世界上能够生产56米臂架泵车的也只有德国的大象、施维英、三一等少数几个工程机械企业。

没有创造力的地方,很难有奇迹发生。三一自从进入工程机械行业,似乎就注定要将中国创造进行到底,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三一人矢志不渝地追求着、探索着、收获着,正是这种创造改写着中国工程机械的历史,也必将改写世界工程机械的历史。

自主创新  中国创造的开始

从“制造”向“创造”转变,犹如凤凰涅磐,难度可想而知。现在,我们国家已确立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尽管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制造大国,但多数产品和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有着较大差距,大部分设计和制造技术依靠引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少,原创性的产品和技术更少。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产业竞争能力的最大差距是缺乏创新能力、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就处于这种状态,从业的企业很多,但在技术方面基本上都是互相抄袭、低水平重复,表现最明显的就是装载机、压路机、塔机等行业,由于准入的门槛不高,又有足够的市场空间,衍生出的企业如雨后春笋。由于同质化竞争日趋激烈,价格战的烽火愈演愈烈,很多企业难以维继,更没有能力致力于创新。

2000年开始,中国的泵车市场也露出了类似的苗头,因为泵车的利润空间很好,一些从事其他工程机械领域的企业都开始涉足这一行业,底盘、臂架、液压件全部外协,企业成了不折不扣的组装车间。对于泵车而言,核心技术几乎都集中在臂架上,如果能掌握臂架的设计和制造技术,企业就有了自主创新的能力,但突破这一技术谈何容易,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企业只能进口臂架的原因,而这部分企业也注定只能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

只有创造才会有奇迹发生。

三一初入工程机械行业之时,就不甘屈居人后。但在泵车领域,上世纪90年代末的中国还没有掌握研制臂架的关键技术,37米以上的长臂架只能依靠进口。

“一定要研制出中国人自己的臂架!”1999年,三一开始泵车臂架的研制,经过5个月的奋斗,硬是成功地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7米臂架,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20013月,三一研制出国内最长的48米臂架。20039月,亚洲最长臂架的56米泵车在三一成功下线,三一也成为当时世界上少数几个能够生产56米臂架泵车的企业之一,在泵车、臂架研发领域已达到世界最先进水平。2007年,三一又重锤出击,研制出代表国际领先水平的66米世界最长臂架泵车,再次打破“世界纪录”。

一个又一个的奇迹,三一就这样奠定了自己在中国乃至世界泵车领域的领军地位。

技术上的不断创新和突破,很快让三一在市场上崭露头角,由国外品牌长期把持的中国混凝土机械市场,出现了中国的旗帜——三一,这一极富传奇色彩的景象,让世人在低迷和彷徨中,看到了中国制造业的希望。

三一,让国人在混凝土机械市场上抬起头来,昂首走向世界。

泵车市场 中国人的骄傲

基础工业的落后,必然要让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走过一段曲折辛酸的历史。在20世纪90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下一页  >> 

来源:中国路面机械网

    
讨论区
查看
现在有 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我来评两句
专题栏目
最新资讯
最新热门
最新推荐
中国路面机械网新闻资讯,专业、权威、及时
Baidu
map